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胡海鹏 符松硕)谈到火葬场,不少人可能都会闻之色变,但对于火化工人来说,这里却是他们付出辛勤与汗水,必须常年坚守的地方。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来自他人异样的眼光,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怎样的痕迹?让我们继续关注系列报道《守望天堂口:火化工》。
这是来自生命的最后一道火光。一直守候在这道火光的旁边的是焚化车间的工人——老李。从部队退伍以后,老李就被分配到火葬场工作。如今已经快十年了。当初对于这份工作,老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既来之则安之,恪尽职守就行了。他所担心的是妻子那一关。好在妻子很谅解,对老李说说你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她肯定支持。妻子的通情达理让老李放下了心头的包袱,得以专心工作。除了日常工作,老李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值夜班。哪怕是凌晨两三点,只要是有遗体需要火化,老李从来都是二话不说,马上赶来。
自从一起值夜班的老王年纪大了之后,老李就总是一个人值夜班。这份特殊的工作就像一道紧箍咒,不但圈定了老李的时间,而且连他的活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老李基本不敢走太远,就在附近半个小时能赶到的地方,怕赶不过来。
陈鹏是老李的同事,也是转业军人。不过,他在选择这份工作时,面临的阻力却比老李更大。这份阻力首先来自于他自己。好在是部队出身,陈鹏很快就将心态调整了过来。但如何对妻子交待却又让他费了一番脑筋。妻子的抱怨终于没能拗过陈鹏的固执。当然,为了说服妻子,陈鹏也耐心地做了很多工作,为他选择的这份特殊职业做个解释:“做人的工作,为人民服务,那是很正常的。你自己首先的看得起你自己,不然别人也不会看得起你。”
陈鹏说,好在这些都过去了。但这毕竟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比如说需要亲手送走自己的朋友。儿子正在上幼儿园,陈鹏说,为了让小孩能理解自己的工作,不对他将来的成长造成影响,他总是对儿子说一定要学会面对,学会坚强。
尽管好像该做的都做了,对自己、对家人都有了一个交待。但陈鹏却还是觉得对妻子和孩子有些过意不去。不过,由于曾经的军人身份和自己的脾气,他很少向人谈起过这些想法。
记者手记: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殡葬工人所做的工作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尽管要克服偏见,真正去理解他们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在每天直面死亡的工作压力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