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所谓“小产权”墓地,只是通俗的说法,正规说法应该叫“公益性公墓”。相对应的“大产权”墓地,则为“经营性公墓”。北京市批准的经营性公墓,目前只有32家,更多的则是“小产权”的公益性公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小产权”墓地,凭借着环境和价格优势,正悄然占据市场。

  京北十三陵地区,是北京墓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德陵村内,有两家著名的“小产权”墓地——“盘龙台公墓”和“德陵公墓”。一走进“德陵公墓”的大门,左手边就有一大片黑色的花岗岩陵墓。有的墓碑上面已经刻上了逝者的姓名,而有的只是贴着塑料标签。销售人员小郭说,这些是已经卖出但还没有下葬的。“德陵公墓”内,最多的就是黑色的花岗岩墓碑和白色的青白石墓碑,价格分别是21800元和9900元。小郭说,这两种卖得最好,更高档的则从四五万到几十万不等。价格在几十万的墓地,都有单独的墓位和亭子。

  “我们就是超范围经营的。”德陵公墓的销售人员小郭一开口,就承认这里是“小产权”墓地。她说,这里是德陵村和中关村一家公司合办的,大约2年前开业。小郭承认,按照国家的规定,“小产权”的墓地只能埋葬村里的人,但她说没有一个去世的村民埋在这里。这种说法同样得到了“盘龙台公墓”销售人员小沈的承认。

  据介绍,“公益性公墓”是为解决京郊农村群众骨灰处置问题的公益性骨灰处理设施,还包括公益性骨灰堂、集体埋葬点等。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规政策,这些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殡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