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多时,“内地殡葬第一股”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1448.HK)今日(12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挂牌交易。
此前,福寿园已在香港完成新股发售,尽管募集资金16亿港元,但仍获得包括凯雷、信达在内的机构追捧,超额认购达680.3倍。根据招股书,福寿园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拥有福寿园集团在内地的所有资产。福寿园集团注册在重庆两江新区,总部位于上海徐汇。
经过20年的发展,福寿园这家“中国最大的殡葬服务提供商”目前在上海、厦门、合肥、重庆、济南等8个城市拥有墓地或殡仪设施,提供高端殡葬服务——与同地区同类企业相比,福寿园的“服务定价较高”。
研究机构Euromonitor称,墓地是中国殡葬服务业最大且增长最快的一块,2012年产生收益262亿元人民币,占市场总值的56.2%;增长第二快的是殡仪服务,2008年-2012年复合增长率为12.9%。值得注意的是,殡葬相关的产品销售及服务占比也不小,2012年占到市场总值的24.1%。
公益性墓地仍是国内“主流”,但只占全国总数5%的经营性墓地正以其所谓的高价、高利润率及个性化的服务等因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政府的严格管制和客观存在的地域性壁垒,这一行业高度分散,福寿园过去三年所占市场份额平均也只有1%。
福寿园的经验仍有样本意义。首先,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一处以上运营地点的公司之一。其次,位于上海青浦的福寿园也许代表中国经营性墓地的某种方向。2012年,上海殡葬市场的产值占到全国总值的10.4%,但已有的44家经营性墓地均在此经营多年,加上规土部门十多年没再批新的墓地,新进者很难踏入上海市场。在此背景下,上海福寿园在2008年被世界殡葬协会列入世界十大公墓,现在成了业内人士的“参观学习基地”。
福寿园集团总经理、福寿园执行董事王计生是业内“教父级”的人物。自称“已对殡葬研究透彻”的王计生数月前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看好中国殡葬市场不仅因为老龄化趋势,“从政治、心理、文学、人文、艺术去做殡葬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就更大了。殡葬业其实是延续人的‘精神生命’的行业,它是有价值的,这也是市场,但过去这块被忽视了。”
王计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安徽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做教师,1991年担任中国中福实业有限公司(中福)副总经理。中福现在是福寿园的主要股东之一。
福寿园上市的想法萌生于七八年前。王计生表示,福寿园目标是做透明公众企业,将企业延续下去。对于“上市圈钱”的质疑,他并不回避,“市场经济任何事情都要有盈利,才能做大市场,不然就会萎缩。盈利不是丑陋的,按照市场经济,盈利多,表明的是一种经营能力。”
“我反对将殡葬行业称为暴利行业。”面对殡葬业“坏名声”——活人与死人争地、墓穴价格堪比房价等,王计生讲话直来直去,“这几年殡葬行业暴利问题,媒体和社会都非常关注。这其中有行业落后问题,有体制问题,有政策问题,有传统的观念问题,有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不排除行业的部分产品与服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骨灰盒和部分的殡葬服务存在暴利的行为。但要把产品暴利与行业暴利区分开来。”
“殡葬行业做得很辛苦。包括我们的投资,做墓地投资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用王计生的话讲,中福最初1993年在青浦投资9000万元做塔陵的项目就差点死掉,后来调整思路才有了上海福寿园。
王计生一再表示,大部分人回避“死亡”这一问题,所以了解殡葬的人太少,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更少,“恐怕连人群的1%都不到”,导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也没有认真研究。他说:“我们的殡葬行业现在还停留在‘处理’的工作上,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研究。归根结底,对人的尊重、服务都还没做到位。”
“现在很多海归都愿意来”
东方早报:福寿园上市的想法由来已久,你们是如何考量的?对此次赴港上市的计划,市场有不少质疑声,说暴利行业的公司上市有圈钱嫌疑,对此,你怎么回应?
王计生:上市,不是简单地为了圈钱。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社会需要,为大家所认可的殡葬理念,我们想把这个理念,尽快地在中国殡葬行业领域延伸出去,那么上市也是很好的机会——是资本和理念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契机。如果没有资本的理念,光靠我们一个个去做,原始积累很慢很慢。上市后,很多人加盟,铺开,那么就能迅速地影响这个行业,用1%的力量去影响99%。这是个好事情。我认为中国现在到这个时候了。
刚开始做的时候,很辛苦,招不到人。我们行业,跨进来的门槛高,我们不是500强,但主要是传统观念形成的门槛太高。开高工资,高学历的人也不来。但一旦跨进这个行业,真正做得好的也不多,因为学问太深。把这个行业做好,哲学、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绿化、管理、环保、经济都要懂,它不是一个单门类的行业。所以我们上市还有一个好处,吸引人才,成为人才招聘的高地,形象和起点会不一样。现在我们很多海归都愿意进来了。
现在我们准备,扎扎实实做。我们的想法,第一,这个市场很大;第二,通过资本市场把理念扩容好;第三,作为一个公众的企业,这是我们的目标,完全超出“圈钱”、“赚死人钱”、“商业”的目的。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还是出于纯商业的目的。对这个行业还不了解,就觉得好,钞票赚得多、快。但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确实是有市场的,是可以这么做的,但是我们更要把这个行业迅速推广起来。
因为真正做这个行业,都明白很多人生哲理,人生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定要把它做好。我前面提到,很多概念,都是我做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慢慢悟出来的。人生上下一百年,就结束了,痕迹就在宇宙中擦掉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负责。我认为我们这种企业一定要变成公众企业,上市公司就是公众企业。
东方早报:为什么要做公众企业?
王计生:福寿园是要永远存在的,永续经营,永远要对这块墓地负责。
我现在做总经理,越做越害怕,倒不是其他的害怕,是对责任害怕。很多人打电话给我,要到我这里买墓地,照道理如果是生意应该高兴,你买越多我越高兴。但当你想到别人是把责任交给你时就不一样了。所以做墓地跟房地产商不一样,后者把楼盘卖掉,通过交易产品转移走了,留点物业管理基金,就去别处开发了,之后楼房修缮都可以不管了,但福寿园不一样,其没有发生交易,产品还在墓园里,要永远对它负责,福寿园公司倒了是对里面的先人不负责任,所以不可以倒闭。“公众企业”的道理就在这里出来了。
股东的寿命可能比墓地都短,如果企业不上市,股权转让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受到很多限制,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就相对自由。把福寿园变成公众企业、上市公司,公司就通过市场渐渐规范了。法律、会计师会在边上监督你,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做,这对公众、对公司都是好事。
我们的计划是,第一,福寿园要变成公众企业;第二,把它做规范,延续下去;第三,聘请职业经理人,按照我们的理念长久经营下去。再加上中国市场很大,那么这种企业就可以变成长久的企业。
但上市后,主控还是要以我们有原始投资理念的股东为主,才能把事情做长久,不然要失控的,大家就开始炒概念。
“殡葬业核心是服务”
东方早报: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殡葬行业?
王计生:殡葬这个行业是哲学、人文连在一起的,现在社会上甚至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个行业都缺乏深层思考。一讲到殡葬改革,想到的就是,解决“死人和活人争地”的问题,怎样丧事从简,不保留骨灰问题,好像做到这几点就把殡葬改革解决了,这个立意太浅。
严格来讲,我们殡葬现在只谈到怎么把遗体处理掉,还没有提到服务。一般殡仪馆也只是处理遗体,真正尊重人、服务人的理念还没出来,而这是核心的东西,行业最后都要往这个方向走。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市场所在和价值所在。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对殡葬行业分歧这么大?我认为还是对人的尊重的问题没解决。美国对二战死亡士兵遗体的回归,每年花多少美元去欧洲找?去世的人也是人,他/她辛苦了一辈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大课题。
“殡葬”两个字,就是和人的尊严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这行业做到最后,你说它是生意吧,它是门生意,但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意,把人文、尊重放进去,观念的转变是很大的。现在到这个时候了。中国人会寻求“祖宗保佑”,所以会建墓地,修墓碑,留纪念,都不敢忽视的,殡葬的力量就在这里。
东方早报:福寿园的特色是什么?毕竟中国的殡葬服务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福寿园过去在拓展市场时,什么因素是你们优于行业其他公司的?
王计生:关键是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理念,得到了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再加上目前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大量与过去不一样理念创新的企业参与投资,但政府明白殡葬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可缺失的时候我们机会就来了。
我们提了很多先进的口号。清明节,政府把它定位为国定假日,叫大家祭祖宗。扫墓怎么引导老百姓?清明应该多提出些正能量的理念。这个行业,目前负能量太多。
我们提出“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先烈”是一部分,但不可能全体人扫烈士墓,许多城市的推动者可以称为“先贤”,当然最多的是“先人”,“三先”怎么传承是很重要的。这样社会才能传承,才会稳定。
我们公司内部几个口号也很好,比如我们要改变传统——“公墓变公园”,颠覆公墓那种阴森的形象,在温馨、明快的公园里,人们可以体会人生的感悟。还有一个理念——“让告别变得美丽”。人的一生很辛苦,开追悼会,再也不是工会主席读个千篇一律的悼词,需要逝者一生的精彩故事。首先布置变掉,第二主题变掉,让追悼会变成追思会,或者有一个主题。把逝者一生最精华的东西呈现出来,这就有意义了。
所以,殡葬不只是烧烧死人、卖个墓地。我们福寿园不是在卖墓地,是在卖理念、尊重、服务。尊重、服务、环境、人文,这些都有价值的!公众为什么把先人交给你,因为他可以得到放心和安慰。当你做到这些,企业的价值就出来了,完全超出过去的单纯的殡葬概念。
“美国殡葬巨头市值300亿美元”
东方早报:请具体谈谈你看好中国殡葬市场的原因。
王计生:中国的殡葬行业发展历史有断层,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国外的殡葬行业发展没有断层,几百年来随着文明的演变一直在往前走。美国SCI(国际服务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殡葬服务企业,已经做到300亿美元的市值,主攻美洲和欧洲市场。美国才2亿多人,它的殡葬行业已经很发达。中国有13亿人口,过去70%都是农民,这部分人没有进入到殡葬服务的市场中来,目前为止,中国的殡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还很落后。所以,商机都在这里。
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了婴儿潮,有婴儿潮就会有老人潮,中国已经到了老龄社会,那再往后呢?这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从1950年代开始有一波生育高峰,现在老龄潮已经来临,上海市统计过了,目前上海每年的去世人口是10万,到2023年,死亡人口要达到15万,足足多出5万。
二是城市化。中国快速城市化给殡葬行业带来的问题是,殡葬服务在农村可以自给自足,到了城市,这种条件就没有了,市场化服务必须介入,但中国的殡葬设施远远不够,可以说差远了。
三是市场化。随着物质条件好转,人民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殡葬也是这样,人在这上面的花费越来越高,丧事是否从简由个人自己决定,当然了,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现在上海一些殡仪馆只能“处理”(遗体),不能“服务”,因为没有空间和时间。每天要接待的量非常大,几乎是流水式的作业下,谈何对人的尊重?从这个角度说,殡葬市场非常大,一个只是处理的载体,一个是殡仪服务,现在还谈不上殡仪服务,对逝者的追思、尊重还没有进去,全国都没有或刚刚起步。
“殡葬用地欠缺规划”
东方早报:你认为中国殡葬行业存在哪些问题?你是否认可殡葬行业“暴利”一说?
王计生:中国人总认为这个行业在“赚死人钱”,为什么老百姓这么不满?称为暴利,关键是行业没有发展,百姓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有怨气。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社会化服务,因而收取一定的费用,怎么不可以呢?上海44家经营性公墓,价格有高有低,是有贵的,但还是有人挤破头也要进来。
殡葬行业应该叫做“殡葬服务业”,跟房地产不可类比。“墓地10万元每平方米”,这种说法是把墓地和葬法混淆了。什么是墓地?一整块墓园叫做墓地;具体墓园中的某种安葬方式,叫做葬法、墓穴,老百姓需要的其实是墓园中的一种葬法而不是墓地。
目前上海所有的墓园有很多种葬法:花坛葬、草坪葬,还有面对社会免费的保障型环保节地葬,当然也有占有土地较多的墓碑葬,其实这就是所谓大家认为的墓地。环保节地葬都很便宜,800元、1000元都有,你不买,非要买占有土地的墓碑葬,又希望价格降下来,这怎么可以呢?现在政府导向也有问题,好像都希望让老百姓买得起一个占用土地多的墓碑葬。
东方早报:“死人和活人争地”是不是中国殡葬行业的主要矛盾?
王计生:“死人和活人争地”这个命题一出来,就把这个行业引入到一种无休止的争议中。其实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因为地球不是今天才有人类淘汰史的,已经死了几百万年的人了,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地球上应该全是死人了,但也没看到土地少掉一块。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害怕,因为我们害怕、担心,所以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思路与方法,殡葬包含循环和环保的概念,国外不是放在民政部,而是放在环境卫生署下面。人有两种生命,一种是生理生命,一种是精神生命,一般的人,200年就结束了,前100年主要是生理生命,后100年精神生命的延续,意思就是,你的儿子、孙子还记着你,当曾孙子不记得你,你这个个体的痕迹就从宇宙中擦掉了。
现在上海只有5000多亩殡葬用墓地,都不批了,就是站在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为害怕死人与活人争地,不能批了,于是不止上海没有系统的殡葬布局规划,全中国都没规划,矛盾就在这里出来了,价格问题、老百姓的误会都出来了!
这也没办法,作为经营者,只能限售了。福寿园要控制墓碑葬,这不是主导产品,我墓碑葬的盈利,还要去补贴节地葬,通过市场规律的调节,希望节地葬成为主导,但老百姓不喜欢。
这里有个问题,和中国的殡葬导向有关系,国外都分流了。国外的遗体是可以安葬在土地里的,不一定要火化,而接受火化的人通常就不会再选择墓碑葬,而是骨灰放在罐子里,放在墙上。遗体可以埋在土里,干嘛烧了再埋呢?那么通过价值规律,墓碑葬贵一点,火化便宜点,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他们的殡葬选择自然就分流了。
中国对强制火化也没有反思。现在政府、新闻界还希望老百姓买块墓碑葬,好像买不起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中国在殡葬的整个逻辑思维链条上,产生巨大的偏差。
“中国殡葬市场太大,你一家做不完”
东方早报:在这番行业现状下,福寿园作为龙头企业,有何对策?
王计生:在这个行业,挑头的企业要有心胸。因为一般人会想:如果我都教会了大家,你们来与我竞争怎么办?但福寿园现在就要带大家一道来,我们在青浦办全国公墓经营学习班,从1999年到现在办了14年了,把全国各地这个行业的人集中到福寿园。一开始我们董事会不同意,你又不靠培训班赚大钱,还把自己的经验都教给别人?我说,自己做得再好,这个行业还很落后,我们再好也走不远。而且我已经想通了,中国殡葬市场太大了,你一个人做不完,要大家来做,大家都好,还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对比国外历史悠久的企业,福寿园还需要在管理上、人员素质上有所提升,毕竟美国等国的殡葬服务历史已有百年以上的经验,而我们的殡葬发展只有20多年,无论从理念、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从整体上均比他们落后许多。
所谓殡葬,一是人去世的时候,把殡和葬做好;第二,把死者的“精神生命”延续下去。人的诉求就是延长生命,无非两个生命,生理生命,希望长命百岁,同时也希望精神生命能延续下去,殡葬的市场大就大在这个地方。福寿园做了很多人文纪念活动。
回到前面说的,殡葬到底是一个什么行业?生理生命结束时,这个行业就是“生物废弃物处理”的科学,要研究怎么把废弃物科学环保地处理好。但现在这没有作为大课题来研究。其实火化不是很环保的。
这就联系到,如何提高行业设备的水平?围绕废弃物的处理、公墓的建设、殡仪馆的建设,现在设备不行。我们投了8000万元,在安徽广德造一个火化炉生产厂,就是要改变中国火化炉的面貌,销售给殡仪馆。现在中国殡仪馆的火化炉基本都不符合环保标准,只能解决“处理”遗体的问题,但产生二噁英、二氧化碳,还很费油,这些问题都没解决。
因为现在中国还是火化为主,那我们就应该把焚烧炉的环保问题解决好。我认为上海应该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化设备车间,因为这是这个城市所有纳税人最后要去的天堂,政府应该重视与投资,引进最好的设备,用最先进的火化设备与环境,让人的尊严最后在这里体现。
我们现在力量太单薄,百分之零点几的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其实很辛苦,真正了解的人也不多,要说服99%行业外的人需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先不管,先做。为什么我们福寿园成功呢?我们把上面提到的很多东西想明白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