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江门市民政局获悉,为加强殡葬行业的透明度,本月28日江门市殡仪馆和长青墓园将首次举办开放日活动,有兴趣参与的市民可与市殡仪馆联系。民政局特别强调,报名者必须是20- 60周岁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等、心理素质较高的市民。(见3月18日《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殡葬行业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领域。举办开放日活动,就如打开一扇窗户,有利于让外面的人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去除一些因无知而增添的恐惧和误解。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次活动的主题才会定为“公开·透明·理解”。但是,对于此次开放日活动的具体做法,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特别强调报名者必须符合“20-60周岁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心理素质较高”的条件,就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虽然说,民政部门设这样的门槛是为了确保参观活动不出现意外,而实质上,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市民对殡葬事业都有大致相近的心理预期,哪怕民政部门不开列准入条件,像笔者一样比较胆小的人也不敢报名尝试。然而,符合民政部门设定条件的市民未必愿意报名,因为这项活动缺乏趣味性,与一般人的生活不太沾边,还可能染上一身“晦气”,任意一个理由都足以浇灭参与的热情。可以猜想,这项开放日活动大概不会像其它部门的同类活动一样场面墟撼,所发挥的增进了解作用就相当有限。但是,报名时列出一系列准入条件,并在媒体上广而告之,无形中就会起到负面宣传的效果,让那些虽然无心参加、却看了新闻的市民不免在心里起了疙瘩———原来殡葬行业这么恐怖!这样一来,反而会进一步增加殡葬行业的神秘感。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民政部门可把参观项目分成若干个等级。市民前来之后,先向市民解释说明,再让其自主选择参观项目,而对于敢于挑战最高等级项目的市民,则可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这样,既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又可确保安全无意外。

    另外,此次开放日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破除“殡仪馆发死人财”的偏见,但参观活动带有走马观花性质,还伴有一些“生猛”的刺激影响注意力,平日对殡葬行业缺乏深入认识的市民是难以摸清所有收费的来龙去脉的,消除偏见的目的便可能成为泡影。笔者以为,最佳的宣传办法应是把所有收费项目明码实价地张贴出来、挂在网上,并附上监督投诉电话,让大家明明白白地消费。但遗憾的是,笔者专程进入江门市殡仪馆的网站,在殡葬服务栏目中,并没有发现任何涉及收费标准的介绍文字。连如此基本的举措都未能做到,难怪市民会产生“殡仪馆发死人财”的偏见了。看来,要破除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和误解还真是任重道远,仅有形式生硬的开放日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