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由江苏省苏州市福彩中心投入300万元福彩公益金建设的苏州市绿色殡葬纪念园正式启用。从公益金项目申请到绿色殡葬纪念园建成投入使用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福彩公益金对推动苏州市的绿色殡葬事业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如今,占地10亩的绿色殡葬纪念园位于苏州市凤凰公墓,共分为海葬区、树葬区、可降解骨灰盒葬区、花坛葬区、壁葬区、草坪葬区等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栽种了四季花草名贵树木,犹如一座风景优美的大花园。

 

  “苏州市民选择绿色殡葬比例目前较低,每年树葬、海葬等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例,但每年城区火化量近1.8万人,选择墓穴安葬亲人的依然占大多数。”日前,苏州市殡葬事业管理所主任助理赵磊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希望通过绿色殡葬纪念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政府惠民补贴政策,能有更多的市民接受绿色节地殡葬。”

 

图为苏州市绿色殡葬纪念园

  300万公益金全部用于基建

 

  据赵磊介绍,300万元公益金全部用于资助建设苏州市绿色殡葬纪念园的基建,包括景观工程,“资金基本用在土方开挖、水电铺装、海葬、树葬等生态葬的基础设施,还有海葬纪念碑安放、绿化道路铺装等方面。”赵磊说。据介绍,当时绿色殡葬纪念园的预算资金大约是500万元,“300万元公益金肯定是不够用。”赵磊说,经费不足部分由苏州市吴中区山陵文化(凤凰公墓)自筹。

 

  整个绿色殡葬纪念园包括广场、绿色草坪、水池、海葬纪念园、生态葬区、树葬区、花坛葬区、草坪葬区等。“园区还设置了触摸屏,把逝者生平事迹材料上传进去,家属来扫墓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照片、生平事迹等材料。”赵磊说。

 

  据了解,绿色殡葬纪念园的理念是将环境艺术文化,殡葬习俗文化有机结合,在弘扬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积极倡导殡葬文明新风。通过植物和雕塑艺术的运用,改变传统墓园压抑、沉重的气氛,将绿色殡葬园打造成鸟语花香、环境宜人的人文环境,让故人在绿树中安息,让真情在鲜花中绽放,让思念在山水中萦绕。

 

  在绿色殡葬纪念园的海葬纪念碑上,均刻有逝者的名字,“骨灰撒向大海后,亲人无法去海上祭奠,逝者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亲人可以来祭扫。另外,在石碑旁还设置电子触摸屏,里面存有逝者的生平资料和照片。”赵磊说。

 

  对此,苏州市民政局纪委书记、副局长陆荣林表示,绿色殡葬纪念园将成为褒扬不保留骨灰逝者善举的集中示范区,成为苏州市绿色殡葬建设的成果展示区,成为苏州殡葬改革工作的宣传主阵地,社会效益和引领作用明显。

 

  据介绍,绿色殡葬纪念园今年投入使用后,选择树葬的有90多位,选择海葬的有30多位。“对于整个苏州市一年过世的人口来说,所占比例是很小的,绿色殡葬纪念园主要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赵磊说,“宣传绿色殡葬,让更多的人选择绿色殡葬。”

 

  政府每例补贴2000元

 

  据介绍,如果苏州户籍市民选择绿色殡葬,只需要花费4000元,其中海葬、树葬、可降解骨灰盒葬的,每例可获得财政补贴2000元,选择花坛葬、壁葬为每例补贴1000元。

 

  据赵磊介绍,“希望通过绿色殡葬园的示范作用和政府惠民补贴政策,能有更多的市民接受绿色节地殡葬。”

 

  据介绍,苏州墓地资源的供小于求使得墓葬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公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被墓穴挤满。苏州市民政部门积极倡导绿色殡葬为公众提供了新的选择空间,也为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苏州自1993年开展树葬以来,已有约7200名亡者长眠于各地公墓的树葬区。《苏州市区推行绿色殡葬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绿色殡葬的适用对象为苏州市区户籍居(村)民,户籍以公安机关户口登记为准。所谓绿色殡葬,是指遗体火化后,将骨灰撒海或以树葬、可降解骨灰盒葬、花坛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方式处理骨灰的殓葬方法。其中,海葬原则上由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实施,逝者直系亲属(2人以内)可免费随行参加海葬活动。

 

  另外,选择绿色殡葬处置骨灰的,须向苏州市殡葬事业管理所提出申请,填写《苏州市区绿色节地殡葬补贴审批表》,同时提供相关材料,申请人凭安葬证到苏州市殡葬管理所办理补贴手续,由苏州市殡葬管理所将补助资金汇入申请人指定的账户。“殡葬改革的力度要与当地人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目前市民的观念接受绿色殡葬也还有困难,但树葬的环境好、价格也低,而且能享受政府的补贴,从价格上来说市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赵磊说,通过绿色殡葬园倡导厚养薄葬的理念,绿色殡葬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本报记者 杜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