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口平墳“運動”緣何失敗?

據《華商報》報道,頗受爭議的河南周口平墳歷時數月,200余萬墳頭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數被平掉的墳墓一夜間被圓起。國家出台新規,2013年起民政部門不能再強制平墳,一夜之間恢復的百萬座墳墓,無疑是擺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塊燙手山芋。

回眸一年前的此時,周口市正在醞釀那份事后震驚全國的1號文件——3年內完成農村公益性公墓全覆蓋,商水縣作為試點縣,在2014年底全部完成平墳復耕任務。一石激起千層浪,平墳“運動”遭到了當地百姓的普遍抵制,一時間民怨沸騰,輿論討伐,周口當局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周口市為何要平墳?顯然不是為了“多產糧食”,有學者算了一筆賬,周口市平墳投入了將近3億元,而其平墳所得的0.45萬畝土地按種糧年均創收1000元來算,70年才能賺回成本。媒體調查顯示,其真正目的是通過“增減挂鉤”政策,將這些平出來的農地,置換為商業開發用地。而在周口,集中開工的大項目和正在進行的修路擴城也驗証了這一點。

再看看周口市是如何平墳的,據去年7月18日《新京報》報道,村干部不帶頭,就免職;教師不帶頭,就停課;黨員不帶頭,就撤銷黨籍。一級壓一級,重賞又重罰。甚至有老黨員帶頭平墳,發生墓碑壓死壓傷家屬的惡性事件。針對輿論的質疑,當地官員卻認為,網上的輿論是“吵鬧”、群眾的堅持是“四舊”,“要一干到底”。

推進殯葬改革,平墳復墾為城市發展“置換”建設用地,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周口市的決策者似乎忘記了,發展城市是為了讓民眾更幸福,而不應以犧牲民眾的利益去換取城市發展。實踐証明,但凡違背民意的改革,不管它有多進步,都會難以為繼。況且周口市在平墳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充滿著血腥和暴力,不像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改革,更似一場挖空心思恣意蠻干的“運動”。

正所謂,生於不義,死於恥辱。除了不計代價的損耗民力民心,周口平墳“運動”最終失敗的另一個原因,便是背離法制軌道與現代文明。去年11月,在平墳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國務院取消了《殯葬管理條例》中“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條款。不知當時,周口市的領導們作何感想?

而至今,當地政府仍舊漠視民意,竟然還要推進“二次平墳”。對此,人民日報微博說得好:周口被平墳墓,一夜之間半數恢復,這真是對平墳“運動”的莫大諷刺,背后的民心向背值得當地反思。

即便平墳真為長遠發展考慮,也不應該踐踏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文化底線,更不應該用運動式執法將民意碾得粉碎。到頭來,灰頭土臉、騎虎難下;敬畏民意,應以為鑒。(2月21日《人民日報》)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輕家國而重鄉土。墳墓,是宗族文化、家園文化、鄉土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民眾對祖先的緬懷與尊重。正如學者秋風所言,“入土為安”是漢族人的一個信仰,而現代社會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尊重國民的信仰。僅從這個角度講,地方政府就需要停下來認真反思,而不應繼續再違法違民意違天理地搞“二次平墳”了。

殯葬改革,注定不能一蹴而就,因為在這場復雜的改革中,存在太多的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利益糾葛,需要人們用心用力地逐步推進,而絕非簡單粗暴的平掉了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河南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