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经宿城区相关部门审批,破旧的罗圩烈士陵园被拆除,另外选址重新建设了一个烈士陵园,取名为‘太皇岭烈士陵园’。经过紧张施工,占地面积20亩的新陵园很快建成,可是一年来并没有一个丧葬户选择在陵园内给逝去的亲人安葬,我正打算把陵园拆了种菜。”昨天,罗圩乡“太皇岭烈士陵园”的开发投资人陆敬兵拨打热线电话13951395151说,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的今天,全乡一年去世200多人全部选择农田安葬,无一人“入住”陵园内的公墓,这样的陵园岂不成了摆设?
拆旧建新,陵园建设上规模
记者来到罗圩乡采访时了解到,在罗圩街北侧,曾经有一个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罗圩烈士陵园,那里有13名烈士“安家”,“纪念堂”里有几十位革命烈士的照片、英雄事迹介绍等展物。每逢清明节,附近几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会有组织地前来祭扫,特别是有些烈士后代经常来这里祭奠先辈。
据村民们介绍,罗圩烈士陵园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陵园房屋破烂不堪,加之疏于管理,陵园内外卫生状况很差,有人占用陵园的院子开自行车修理铺,还有人在陵园院子里乱堆放杂物。为了改善革命烈士的“居住环境”,乡政府决定将陵园搬迁至距离乡政府约2公里的秦祠村境内。
“根据相关要求,每个乡镇都应该建设公墓。”据陆敬兵介绍,由他投资建设的“太皇岭烈士陵园”集陵园与公墓为一体,一期占地面积20亩。2011年,罗圩乡政府多次向区政府打报告,要求将烈士陵园搬迁。经区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区民政局具体操作,批准将罗圩烈士陵园迁址。目前,新建的“太皇岭烈士陵园”已经建好。记者前去查看时,看到7.8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陵园内有名、无名革命烈士各就其位,唯有公墓部分的数百个墓穴空空如也。
投资难收,陵园冷落车马稀
陆敬兵告诉记者,原来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仅有1.6亩,规模小,管理差。乡政府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去年年底就着手土地置换,将老烈士陵园迁址,规划选址在有着美丽传说的太皇河畔,修建“太皇岭烈士陵园”。“这个地方过去是个乱葬营,常年杂草丛生,无法种庄稼,在这里修建陵园得到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批准。”陆敬兵说,在陵园建设中,他作为投资人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平整土地,建设展厅、纪念碑以及栽植绿化树木。在此期间。市、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前来指导施工,要求尽快将陵园建设好,以供大家祭扫和为逝去的亲人“安家”。
记者在新建的“太皇岭烈士陵园”看到,旧陵园的陈列物全部搬迁过来,他们收集了当地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秦瑞(秦治国)等30多名革命烈士的遗照和生平简介,陈列在“太皇岭烈士陵园”展厅内。“革命烈士纪念碑”两侧,无名烈士的墓穴整齐排列。据了解,罗圩乡是革命老区,当地和周边一些散葬烈士将来也会纳入其中。
“因为陵园与公墓为一体,现在陵园建好了,而我们建设的公共墓地却迟迟没有‘开张’,无一户选择公墓安葬逝者。”一脸愁容的陆敬兵显得十分的无奈。他说,除了乡里拨给5万元修纪念碑,修建道路和园内基础设施的所有投资都是他一个人垫付的,一些该给的建设资金一直不能到位,这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墓地的建设进程。而这么长时间无人问津,投资难以收回,他心急如焚,甚至有了利用园陵种蔬菜来养家糊口的打算。
期待开园,乡里计划待落实
“现在的陵园建设粗具规模,陵园这部分建设得很好,但是公墓部分建设还没有到位,等全部建设好了,整个陵园也不会是这个样子的。”针对新建公墓当地逝者“零入住”情况,罗圩乡民政科长王志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目前我们已经拿出了方案,元旦过后,我们将组织全乡村干部前来参观,动员大家回去大力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禁止土葬,让逝者到‘太皇岭烈士陵园’里‘安家’。”
据介绍,目前宿城区各乡镇都有公共墓地,但是“入住率”都不是很高。老人去世后,其亲属虽将其火化,但是传统的土葬方法依然盛行,就是将骨灰放进木棺材内掩埋在农田里,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造成基本农田被占用,而遍布田地里的坟头、花圈也很影响环境。“一般说来,如果是夫妻俩先去世一个,后去世的必须安葬在一起,这叫‘并棺’,总不能把先去世的棺材搬到陵园里安葬。下一步,我们对夫妻双方先去世的人全部要求安葬在陵园内,后去世的也理所当然地选择合葬。”王志领说,他们加大农村殡葬改革的方案都制定好了,下一步就是抓落实,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采访中,记者看到“太皇岭烈士陵园”目前规划墓穴400个,已建成的200个仍处在“虚位以待”状态。据陆敬兵介绍,如果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给予进一步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他们便会加大陵园美化建设的步伐,力求把宿城区惟一的集烈士陵园与公墓为一体的陵园打造好,促进农村殡葬改革向前发展。
作者: 编辑: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