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死亡,避不开的除了税,还有资本的追逐,二胎概念炒作之后,殡葬概念又起。

  有中国第一殡葬股之称的福寿园(01448.HK)已在香港完成新股发售。尽管募集资金只有16亿港元,却获得近8万香港散户和包括刚完成上市的信达等机构投资者追捧。

  福寿园招股书显示,私募基金凯雷投资、信达旗下的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Farallon,已作为基础投资者认购总额3.489亿港元的股份。

  有香港媒体报道称,福寿园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678倍,已吸引超过7.7万散户追捧,成为今年以来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

  目前市场占有率仅1%的福寿园已是内地最大的殡葬民营企业,在上海、重庆、合肥、济南、郑州、锦州、厦门、南昌等八个城市设有分公司,经营6个墓园和6个葬礼场所。

  海通国际中国业务部主管潘铁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香港市场对殡葬另类题材充满憧憬。公司在招股价上限3.33港元定价,其估值已经不便宜,但预计该股上市交易当日仍有可能大升超过两至三成。他认为,该股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将视乎未来是否能顺利在全国拓展业务。

  实际上,港股另一只主要在台湾并在内地几个城市提供殡仪服务的中国生命集团(08296.HK)2009年上市首日便曾被炒高四成,并在四日内翻了四倍。但一轮热炒后,由于业绩不如预期,如今其股价已大幅低于招股价。

  中国的老龄化是资金趋之若鹜的理由。根据中国殡葬协会资料,中国去年死亡人数为970万人,为全球最高。而随着人口持续老龄化导致每年死亡人数不断增加,预计中国殡葬服务将在未来四年以每年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超过过去四年13.1%的年复合增长率。殡葬业的市场规模将于今年达到53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到2017年增至近千亿元。

  墓地服务是中国殡葬服务业中最大且增长最快的部分,去年收益为262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人在死后也无法逃离房地产上涨的困境,福寿园招股资料显示,墓地均价已从2010年的9.8万元人民币上涨至去年的15万元人民币,且每块墓地只有最多70年的使用期限。

  而私营企业想要进入利润丰厚的殡葬业仍有较高壁垒。公司称,中国的殡葬服务业仍然是高度监管行业,提供殡仪服务仍由政府下属实体主导,政府设置的多项限制和规则令私营企业难以进入。

  招股书显示,福寿园2010~2012年净利润分别为1.14亿、1.42亿、1.38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为1.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分别为32.4%、33.6%、28.8%和38.5%。

  潘铁珊称,福寿园需要得到各地政府支持配合才能进行扩展,且要面对资金和成本控制的问题。相对殡葬概念的“一日鲜”,他认为近期二胎政策放松的影响更为深远。事实上,二胎概念股今年在港股表现一枝独秀。合生元(01112.HK)、雅士利(01230.HK)、蒙牛(01117.HK)今年迄今已上涨192.9%、156.5%、108.6%,好孩子(01086.HK)、恒安(01044.HK)也已分别上涨47.8%和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