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广新)自市文明办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之约”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市民政局积极组织我市殡葬服务单位,广泛开展文明祭祀活动。

 

  28日上午,在市东郊殡仪馆业务大厅内,价格公示、规章制度、办事程序、温馨提示、开展文明环保节俭新祭祀等各种宣传提示,在电子显示屏处不断地滚动播放。

 

  市东郊殡仪馆、四丰山公墓,先后开展了网上祭奠、电话祭奠、委托祭奠、鲜花祭奠、音乐祭奠、少数民族祭奠、宗教祭祀文明祭祀。

 

  据市东郊殡仪馆书记王雪飞介绍,一位40多岁的张女士,每年的清明节,都要来到骨灰寄存隔位前,为亡夫吹奏萨克斯,用音乐的方式祭奠亡夫。她每次来,都会选择吹奏两首固定的曲目。一首是《梁祝》,另外一首是《回家》,每当音乐吹起刹那,仿若又回到了见证两人爱情过去,以及点点滴滴难忘瞬间。如今,用这种方式已经坚持了三四个年头,可见,夫妻感情之深,用情之切。

 

  另外,还有一位台湾70多岁的老先生,由于千山万水,回不来祭奠亲人,于是他每年都会打电话到殡仪馆,委托工作人员前往母亲灵位前,念上一段《乡愁》、《江城子》等诗词,借诗传情,表达对故乡及亲人的眷恋及怀念之情。

 

  同时,市东郊殡仪馆还设立了“天堂信箱”,印制了祈福卡。在祈福卡上通过写下诗歌、怀念词等形式,倡导文明祭祀,鸿雁遥寄思念。自去年清明节开始,设立了“天堂信箱”,选择这种祭奠方式的人们,也由最初每天一两个人,发展到如今每天的十多人,清明节期间,利用“天堂信箱”方式,传递对逝者的思念人数更多,每天达到三五十人之多。

 

  此外,在骨灰纪念堂内,还设立了束花柜台、便民柜台,为祭奠的人们免费提供热水、药箱。“孝顺当惜父母在,莫留遗憾悔终生”。在候灰室的每个房间,都设有名人论生死的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名言警句,并配有浓缩成一个字的人生感悟,让每个群众受到教益。

 

  改变传统祭奠方式,树立现代文明之风,一年来,选择利用文明祭祀方式寄托哀思,文明祭奠的人达5000多人次,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更加弘扬了殡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