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3月至6月接收遗骸 将建下沉式纪念广场和“英名墙”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950”和“1953”分别寓意着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王舜天 摄

  ■本报持续关注志愿军遗骸回国事件:

  1. 2013年12月19日,据新华社报道,根据中韩双方共识,韩方同意尽快将已发掘的425具遗骸以及遗物移交中方。

  2.次日,本报经过多方核实,基本确定烈士遗骸很有可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本报报道题目:《烈士遗骸有望安葬沈阳》

  3.12月21日,一名志愿军烈士家属表示,希望从志愿军遗骸中留取DNA样本进行鉴定。本报报道题目:《家属希望做DNA寻到亲人》

  扩建纪念馆

  按照目前规划方案,将原1700平方米的陵园办公楼拆除,对现有的纪念馆(2000平方米)进行扩建。增加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展出现有文物和本次从韩迁回的烈士遗物2000件。

  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广场

  包括在韩迁回烈士遗骸安葬设施和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两部分。按照目前规划方案,在现陵园烈士纪念碑中轴线以北160米处,建设直径约60米、深3.6米的下沉式建筑风格纪念广场。同时修建可安葬900具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设施(此次安葬425具,其余为预留)。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姚文)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韩国将归还425具志愿军遗骸,遗骸已确定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建广场、修英名墙、扩大纪念馆……为了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家”,沈阳正在加紧做着方方面面的工作。

  4月起纪念广场施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陵东街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陵园门口左右两边分别雕刻着数字“1950”和“1953”,分别寓意着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除了记者没有其他参观者,草坪上及广场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为了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家,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进行一系列的改扩建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广场。按照目前规划方案,将在现陵园烈士纪念碑中轴线以北160米处,建设直径约60米、深3.6米的下沉式建筑风格纪念广场,广场上修建镌刻着约21万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姓名的“英名墙”。另外,还要修建可安葬900具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设施,除此次安葬425具外,其余是预留。

  按目前计划,3月末前要完成纪念广场工程、遗骸安置设施的前期准备,4月1日正式开始施工。

  5月起扩建纪念馆

  目前,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南侧为停车区,中部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北侧是墓区,西侧是办公楼和纪念馆,而东侧是苏军烈士陵园,几年前从沈阳站搬离的坦克碑就耸立在苏军烈士陵园里。

  记者在西侧的纪念馆里发现,整个展览分为两层,共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邱少云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生前用过的轻机枪及烈士血衣、用过的水杯等。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改造将把烈士陵园西侧1700平方米的办公楼拆除,并对现有2000平方米的纪念馆进行扩建,增加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展出现有文物和本次从韩国迁回的烈士遗物约2000件。按目前计划,纪念馆的扩建工程预计在5月1日开始施工。

  建临时房屋存放烈士遗骸

  相关人士表示,预计将在今年3月至6月期间接收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因此必须先在陵园内修建用于烈士遗骸临时存放的彩钢板房,并安装防火防盗、防腐降温等设备。

  按照要求,回迁烈士遗骸临时存放设施要在4月15日前完成。而按目前规划,纪念广场、遗骸安葬设施全部工程和纪念馆主体工程必须在9月15日前完成。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要进行进一步改造。未来,陵园周边将建设停车场、接待中心等,同时将拆除部分陵园院墙,新建通透式的围墙,并在围墙内密植树木,进一步实施陵园内部的亮化工程。

  ■陵园走访

  黄继光、邱少云墓前摆放鲜花

  昨日记者走访时,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对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沈阳一事并不愿多说。不过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纪念馆近期会扩建”。

  事实上,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于1951年落成,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

  该陵园的正中矗立着6米高的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的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百余位抗美援朝烈士安葬在翠柏之间。另外墓区北侧有100多座空墓穴,据工作人员介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烈士或者战斗英雄的家属,因还没有找到相应身份证明或还没获得审批等原因暂时未能入园安葬,这些空墓穴是为这些烈士准备的。

  在东侧的墓群中,记者看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烈士的墓碑,而众多墓碑中只有黄继光、邱少云的墓碑前分别摆放着一束鲜花,看来在不久前曾有人来看望过这两位烈士。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姚文

  ■回眸

  黄继光、邱少云烈士

  1953年在沈入葬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由当时的东北军区政治部决定修建的。该陵园共安葬着百余位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也都安葬于此。

  据史料记载,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现在的八一公园院内)。从当年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3月6日灵柩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葬。

  毛主席邀请董必武

  为纪念碑题字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正中是一座23米高、由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 

  据资料记载,当时东北局的民政系统领导专程到北京请毛主席为纪念碑题字。毛主席说:“董老(董必武)的毛笔字比我好,请董老题字吧!”于是,董老手书了现在纪念碑上的“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