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16日电(朱珊珊 赵军)近年来,一场旨在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殡葬改革之风在山东省平阴县劲吹。在这场轰轰烈的改革之风中,“以人为本,惠民利民”成为该县的一大亮点。

   全面构建多元化服务利民惠民系列殡葬公益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殡葬改革得到整体推进,火化率常年保持在100%,文明治丧、节俭办丧深入民心,公益性公墓、树葬、花葬、不留标志安葬等节地葬法在平阴这个玫乡大地遍地开花。基于平阴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平阴县民政局今年被表彰为全国殡葬先进单位,平阴县殡仪馆也被表彰为山东省殡葬改革示范单位。

    公益姓“公”,玫乡百姓得实惠

    建设公益性公墓,既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也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安葬难”、“乱埋乱葬”的现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平阴县根据县域内平原、丘岭、沿黄低洼三种地貌类型,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公益性公墓(祠堂)、深埋不留安葬标志葬法,同时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与治理乱埋乱葬、旧坟迁移结合,及时将治理后的土地恢复为耕地、林地,或大型项目建设用地,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建成运行公益性公墓12个,规划建设墓穴1.2万个,己迁葬安葬3000个,节约耕地100余亩。

    “今年,我县计划在榆山、锦水、安城各规划各规划一处公益性公墓。同时要求其他乡镇也规划建设一处公益性公墓。从全县建成运行的公益性公墓来看,公墓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无处安葬、乱埋乱葬的难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殡葬管理,节约出的耕地为平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载体。”平阴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余青松说。

    让利于民,群众竖起大拇指

    “最近三年,仅我县为城乡低保家庭和部分优抚对象减免殡葬服务费用就达到150余万元。”平阴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0年1月1日,平阴县将殡仪馆经营性骨灰寄存室改为“城区公益性骨灰堂”,城区居民寄存骨灰,可享受全免费服务,每年为城区居民减免寄存费用2万元。2012年2月,在青龙山安息园经营性公墓内规划出一块“城区公益性惠民墓区”,面积约5亩,现已建成25套双穴墓,城区内(不包括城中村)特困家庭成员只需缴纳材料成本费用1500元就可得到一套双穴墓,其他如土地征用费、刻碑、安葬、绿化、维护管理等所有费用一律减免。对城区居民和“一园三区”范围内,坟墓迁移的居民实行优惠30%照顾,骨灰寄存费用全免。对到青龙山公墓安葬的,可享受10%的优惠照顾。2013年1月,为满足丧属群众需求,培养2名告别主持人,免费为丧属主持告别仪式。2013年4月,投入2万余元在祭奠区建设“便民祭奠棚”一处,免费为丧属使用……平阴县在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便民惠民政策,让利于民、还利于民,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赢得了良好口碑。

    此外,该县把清明节和阴历十月一作为宣传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重要节点,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开展“鲜花免费换火纸”活动,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价格便宜,生态环保殡葬或成新选择

    “来看看我们新建成的生态葬墓区,这种新型的殡葬模式,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自然环境,而且它的价格还很实惠,一个传统墓穴动辄要几千上万,而生态葬的价格只需要一千多元。”平阴县殡仪馆馆长展广品指着一排排的壁葬说。

    在现场笔者看到,该县规划的生态葬墓区位于青龙山安息园公墓一角,该墓区设计充分利用公墓区围堰,一期工程长约100米、高约2米,分上中下三层,从视觉上看与山体自然环境、烈士陵园景观浑然一体,俨然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长廊。生态葬墓区方式为壁葬和草坪葬两种。所谓壁葬就是在墙体上建造“井”字形的殡葬格,大小刚好放入骨灰盒,是一种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也是一种环保的寄托哀思的方式。壁葬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只占用几十平米的土地,一个传统墓穴的占地将近2平米,却可以用来建造9个壁葬格。相对于壁葬的节约土地,这次该县首批规划推出的草坪葬,是一种把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型丧葬方式。草坪葬采用卧式墓碑、传统的排排墓的形式进行排列,每个草坪葬仅使用0.5个平米的土地。

    “鉴于我们的生态葬墓区刚刚建成,现在选择壁葬和草坪葬的人群还不多,但随着人们观念不断转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态葬。”展广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