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策公布后,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自杀事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安庆外宣办称,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政策推行过于迅速,致宣传、教育不到位;基层强行收缴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新京报)

  棺木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答案是肯定的,生命高于一切。然而为什么老人们会不忍丢弃不值钱的棺木而舍身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作祟。

  人之死,犹火之灭也。早在汉朝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阐释了无神论,他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世界上没有鬼,几千年前的古人都坚信这一点,现代文明社会,仍有这种封建残余,不为一种无奈何悲哀。人死精气散,不过是一掊土,土葬也好,火葬也罢,最终埋入土,化成土,融于土,只不过是早与晚的时间问题。殡葬改革本身并没有错,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

  道理很浅显,但是老人们就是接受不了。甚至出现了为了棺材而自杀的情况。笔者认为,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的确可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但是没有广泛宣传和畅通思想的前提下,对于群众无疑是场灾难。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哪个家庭都不愿意以如此方式失去家中的瑰宝,此外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出现老人殡葬改革助推式自杀现象,也是吃力不讨好,劳而无功的败笔。既然如此,奉劝当地部门改革万不可急功近利,做好群众工作是前提。

  (刘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