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貴陽8月22日電 (龔江鋒)昨日,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殯葬改革發展情況媒體介紹會上了解到,截止2013年底,全省46個縣級民族自治地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26個,其余20個縣殯儀設施均已開工建設,未啟用殯儀服務設施的地方也設置了規范的臨時治喪點,實現全面集中治喪。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自然、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貴州省民族地區殯儀服務基礎設施薄弱,喪葬習俗多樣化,殯葬事業發展滯后、推進殯葬改革難度很大。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地區殯葬改革工作,貫徹“積極地、有步驟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殯改工作方針,以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殯葬需求為著力點,推動殯葬改革工作穩步發展。
據悉,按照“積極穩妥、穩步推進”的指導思想,各級黨委政府在擬定殯葬改革方案過程中,本著“先試點,后擴面,多措並舉”,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以強化殯儀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惠民喪葬為抓手,在實現集中治喪基礎上,逐步將縣城周邊區域、重點旅游鄉鎮、工業園區劃定為火化區,並不斷擴大火化區范圍﹔火葬區對符合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的少數民族,尊重其民族習俗,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安葬﹔鼓勵倡導樹葬、草坪葬、鮮花葬等綠色生態安葬模式。
目前,殯葬改革已從單純關注火化,發展到火化與骨灰處理並行,骨灰處理日益多樣化、生態化。少佔地、不佔地的骨灰處理方式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樹葬、草坪葬、鮮花葬等節約資源、美化環境的生態葬法逐漸得到推廣。火葬和土葬改革並重,初步實現了遺體集中埋葬。從以城市為主,拓展到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村殯葬事業發展。殯葬改革總體上正逐步實現有強制火化向群眾自身參與,推行集中治喪、遺體火化、生態殯葬“三位一體”的改革目標。
貴州作為一個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稀缺的省份,倡導“移風易俗,生態殯葬”、樹立文明節儉治喪新風尚、革除喪葬陋俗,對於保護多彩貴州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建設“美麗貴州”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