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市第七次逝者骨灰撒海活动在长江入海口海域举行,60户家庭送63位逝去的亲人魂归自然、入海为安。在这之前,海宁市第一例“生态草坪葬”在殳山公墓骨灰撒葬区完成,这在我市尚属首次。近年来,在我市大力倡导下,海葬、树葬等多种绿色殡葬形式相继兴起,这种殡葬模式值得我们尊重。

  绿色殡葬体现了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入土为安,这是我们历史传统中关于殡葬的习俗,事实上,这种习俗反映的是我们历史传统的孝文化。什么是孝?其中有一条,用老话说就是,“生前一间屋,死后一座茔”,死后有了这一座茔,后人可以凭此寄托哀思,可以凭此实现孝道,否则后人就会难安,所谓“安”,正是安在对孝的表达。殡葬的形式只是一个载体,而它的本质则是孝文化。由此来说,绿色殡葬是对我们历史传统中孝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它通过新的殡葬形式,来寄托对逝去长辈的孝道,实现了孝文化的传承。

  绿色殡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相对于传统的土葬,生态殡葬更加低碳环保,它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有时还会为城市营造新的大片绿地,改善周边环境,它更多承载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最大限度实现了人类“源于自然、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回报自然、回归自然”这一纯朴而崇高的愿望,让人类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回归。

  此外,选择绿色殡葬,也是在对社会做贡献。民政部101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绿皮书中提到,我国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选择绿色殡葬,是为子孙后代节约更多土地,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大功德。

  自2009年开始实行海葬,至今嘉兴全市已有249位先人魂归大海,新兴的绿色殡葬形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理解、认同、接受,绿色环保殡葬的理念也会越来越被社会所推崇,这些文明先行者值得我们尊重,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也让我们为他们祈祷,愿文明先行者、文明精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