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建火化设施 距深圳最近楼宇约480米 离罗湖商业城约1050米

  香港食卫局回复晶报称,香港超级殡葬城与罗湖民居有一定距离,愿聆听及考虑各方意见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以最佳标准推展上述发展计划,除符合法例外,并会遵从最佳作业指引,我们也乐意聆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区议会及乡事委员会的意见)。

  ——香港食卫局

  6月17日,晶报独家报道了《香港超级殡葬城就在深圳河对岸?》,披露了香港拟在深港边境兴建“超级殡葬城”,而该计划出炉3年,深圳方面居然毫不知情的消息。这篇报道随后引发全城关注并成为热门话题,新浪、网易、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中新网等媒体也都对晶报的报道进行了转载或跟进报道,报道经晶报微信公众号传播后,一度成为微信朋友圈上的热点。报道还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东方日报、凤凰卫视、香港商报、晴报等港媒纷纷作了转载或报道。针对晶报记者提出的问题,昨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以下简称香港食卫局)给晶报记者发来详细的回复,其表示,拟兴建的沙岭火化设施与罗湖民居的距离,相较目前香港市区内的5个火化设施与其最近民居的距离要更远。


  选址 扩建以应付增长的需求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新闻组在给晶报记者的回复邮件中称,随着香港人口日渐增加和老化,死亡人数和火化数目逐年递增。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有需要就未来的火化服务及龛位供应作出规划,以应付增长的需求。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地区为本的发展计划,由各区共同承担发展的兴建骨灰安置所设施的责任,并在全港18区物色到24个选址。邻近罗湖口岸的沙岭坟场用地是24个选址之一,会提供殡仪馆、火化设施及骨灰安置所设施。

  距离和风向影响 拟建设施距罗湖商业城约一公里

  就沙岭坟场用地发展计划,香港食卫局表示,该用地位处一隅,大部分属沙岭坟场内未发展地方,本身也有现存坟地,但这项发展计划并没有新建土葬墓地。

  晶报记者咨询的“对于有邻近深圳市民对该项目表达不满,贵局有何回应”问题,香港食卫局并没有明确予以回复,只表示,拟建火化设施与深圳的罗湖商业城的距离约为1050米,而与深圳境内最接近的楼宇约为480米。现时沙岭坟场选址的全年盛行风向并非吹向北面对岸。相较于现时香港市区内5个火化设施与其最近民居的距离,拟建火化设施与深圳境内最接近的楼宇的距离,为当中最近的个案约两倍左右。

  环境评估 火化设施须符合法定的排放标准

  香港食卫局称,根据现行的香港环保法例,兴建火化设施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环境评估,其中包括火化设施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此外,火化炉必须配备先进的设计及安装严格的空气污染物控制设施,以符合法定的排放标准。香港环保署就火化设施订定了最好的切实可行方法,规管火化炉的设计和排放标准,与英国及欧盟等环保先进国家和经济体系所采用的标准相同。

  就其火化设施,香港食卫局会选用现时新式的设备和专门技术,高温火化过程可达致完全燃烧的效果,并附有废气净化装置,过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微粒。


  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务求使工程计划对周边影响减至最低

  香港食卫局表示,特区政府会确保沙岭坟场的整体发展会按香港相关法例进行,并会在设计上配合自然环境及实施所需的缓解措施,务求使工程计划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减至最低。

  环境影响方面,香港食卫局会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建议,实施切实可行及有效的缓解措施,确保拟建项目在施工和运作过程中符合相关环境规例和条例,令殡葬设施发展计划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减至最低。如有需要,部分工程项目也会按《环境影响评估条例》(香港法例第499章)的规定,在取得环境许可证后才可展开有关工程及运作。

  景观影响 将引入绿色拜祭,鼓励无烟空间

  至于观景方面,食卫局称,会在设计殡葬设施时,充分利用该地点的天然地形及环境特色,通过园林和建筑设计,使该些设施的外观融入周围的环境及景物,并以植物及树木作绿化屏障等。“我们致力透过简约及协调的设计配合自然环境,以增加殡葬设施的认受性。”回复称。

  新的骨灰安置所和纪念花园设计将引入绿色拜祭,鼓励无烟空间。如需燃烧冥镪(注:祭拜去世的人的香烛和冥币),也会使用清烟环保化宝炉。回复称,香港特区政府在推展有关发展计划时,愿意聆听及考虑各方面宝贵的意见,务求平衡不同人的关注及看法。


  目前进度

  工程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

  香港特区政府拟议于沙岭坟场内未发展部分兴建公众殡葬设施。事实上,相关部门于2012年10月11日及2014年10月9日咨询香港北区区议会并获其不反对有关工程后,目前正就沙岭坟场的土地平整及相关基建工程进行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

  从近日晶报报道的深圳市罗湖汝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反映称,今年2月春节后,居住在香港沙岭片区的租户已收到香港地政总署发来的通知,通知称被列为工务计划项目第5758CL号的沙岭坟场兴建骨灰龛、火葬场及有关设施的土地平整及相关基建工程——扩阔沙岭及兴建道路A、B及C的“清拆行动”要对租户居住的地区进行清拆,要求租户于2016年9月1日前拆除及搬离现场。

  由于沙岭坟场地处新发展区域,故有关工程计划会从环境、交通、基本设施及绿化等各方面作全盘考虑,使计划可持续发展和符合环保要求。为此,香港政府已委托顾问公司就在沙岭坟场兴建殡葬设施的土地平整及相关基建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当中包括环境、观景及视觉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岩土评估及概念设计等,有关研究早已于2012年第三季完成。根据初步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过实施适当及有效的缓解措施,拟建项目在施工和运作期间预期可符合相关环境规例和条例。

  香港政府已就有关殡葬设施发展计划于2012年10月11日及2014年10月9日咨询香港北区区议会,并“获其不反对工程”。(晶报记者王子键/文 高雷/图)


  

  先前报道

  香港拟建超级殡葬城 与罗湖口岸一河之隔 居民难接受

  

  

  

  

  

  从罗湖口岸停车场望向对面,山坡上密密麻麻不少墓地。据停车场保安王伯说,自1996年他来到这上班前,墓地便已存在。

  刚结束不久的深圳市两会期间,罗湖区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市人大代表梁锐提交了《关于协调香港拟在沙岭兴建“超级殡葬城”的建议》提案,正式将该问题反映到市政府层面。此事的背景是,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香港拟于罗湖口岸对面未发展地区,建设一体化的“超级殡葬城”,以满足香港日益增长的丧葬需求,而此举或将对邻近深圳众多市民造成影响。经调查,此事属实,但深圳方面从政府到居民几乎无人知晓。与之相关的网帖一经发出便引起网友的热切关注和讨论,不少网民就此事发表看法,其中不少居住在罗湖边界的居民表示难以接受。

  接连两日,晶报记者实地调查了该项目对罗湖相关片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向负责该项目的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发采访函,咨询有关事宜,至截稿时仍未获回复。


  

  

  

  

  与罗湖口岸一河之隔便是香港沙岭,在沙岭未发展地区,香港政府拟开建超级殡葬城。

  香港那边:

  建殡葬城计划待立法会通过

  早在3月31日,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一篇《香港沙岭将建超级殡葬城恐对深圳10余村造成巨大影响》的帖子,重提2012年的旧事,不承想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殡葬城属“厌恶性”设施,不论是兴建殡仪馆、火葬场还是骨灰龛,常遭居民反对。但随着香港人口不断增加及老化,死亡人数及火化宗数需求逐年递增。目前香港持牌殡仪馆只有7间,仅有134个礼堂,火葬场亦只有6个,但去年香港死亡人数为42100多人,火化数37900多宗,不足以应付需求。

  据了解,为纾缓问题,香港政府于2012年提出在临近罗湖口岸的沙岭未发展地区,开建超级殡葬城。建成后将提供全港首个包括殡仪馆、火葬场及骨灰龛等一条龙殡葬设施服务。若所有程序顺利,预计沙岭超级殡葬城于2022年落成,分阶段提供逾20万个骨灰龛数目,每年可以提供17.8万个火化时段的火葬服务,成为香港未来的主要殡仪及火葬场所。据中新网1月22日报道,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承认进度慢,但部分选址,例如北区沙岭兴建骨灰坛计划已获区议会支持,如获立法会顺利通过,如期施工,相信在2022年可纾缓骨灰坛供应紧张。

  晶报记者调查发现,香港立法会2013年1月9日的会议文件中,就涉及沙岭坟场兴建骨灰龛、火葬场及有关设施的土地平整及相关基建工程。昨天下午,晶报记者在罗湖口岸周边地区观察了地势,若根据图纸设计,目前绿油油的耕地未来将被一个可称巨型的殡葬城取代。


  

  深圳这边:

  家门口建火葬场 你愿意?

  而根据网友@武大狼的网帖,香港新界沙岭位于深圳河南边,临近深圳罗湖、向西、黄贝岭一带。“若沙岭超级殡葬城成功建成,受季节性东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焚化气体不仅仅会影响罗湖、莲塘一带,直至蛇口都会受到影响。这对长期生活在深圳河以北的居民来说,尤其是对罗湖、向西、黄贝岭、渔农、沙尾、上沙、下沙等居民和辖区上百万市民来说,影响巨大。届时,不仅物业价值严重贬值,恐会出现大面积搬迁问题。届时,恐怕深圳京基100南侧公司,推开窗户看到的将是一片坟场。”

  晶报记者经联系,找到了网帖的发起人、深圳原住民一号平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对深圳罗湖区周边居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陈宏告诉晶报记者,对于这件事,他们早期也不知情。作为一家专门为深圳股份合作公司服务的信息平台,平日里会与各股份公司的领导进行沟通。早前,有人向他报料称,“家门口要建火葬场”,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你面前建个大型火葬场,你乐意啊?”陈宏表示,他即刻了解了相关情况,并与其下属、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永建一起连夜写就这篇网帖。

  据了解,早在2012年提出建殡葬城时,香港政府就对沙岭附近的港民进行调查,尽管有部分居民对此事表示怀疑,但大部分居民仍持同意意见,香港政府最终作出可行性报告确定建造事宜。然而,港方并未就此事向位于深圳河边界一带的居民征询意见,使得超级殡葬城建造工程一事鲜有深圳居民知晓。目前,一号平台针对多家股份合作公司的强烈呼吁,正准备通过相关渠道,向深港两地相关政府部门反映。“我们不希望这个事件成为香港垃圾堆填区扩建的翻版。”陈宏说。


  

  附近居民:

  不行,生理到心理都难接受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罗湖居民的耕地位于香港境内,让游走在深港两地的他们拥有特殊的身份:一张过境耕作证,住在深圳、耕作在香港。然而,随着超级殡葬城项目的上马,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座迎面的墓葬场所。

  “咁点得噶?!(这怎么行?!)”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罗湖村居民操着一口本地方言向记者说道:“之前蛇口对着的屯门噶垃圾堆填区扩建工程,隔个深圳湾都鬼杀咁嘈,又抗议又投诉,今次呢边隔条河仔咋,你话死唔死?(之前蛇口对着的屯门垃圾堆填区扩建工程,中间隔着个深圳湾,都引起公众如此的不满,这次仅仅隔着一条窄窄的深圳河,你说怎么办?)”事实上,这片用作殡葬城的土地,很大一部分都是早年从罗湖村那里收购的。该居民表示,有人收到了香港方的通知书,说最晚得在2016年9月迁出或搬离,也就意味着届时香港方将“动真章”。

  “推开窗户看到的将是一片坟场”,居住在罗湖村的王先生表示,“心理肯定瘆得慌”。他告诉记者,“现在未开发的沙岭其实是很好的一片风景,若是建成超级殡葬城,居住在河对岸的深圳居民肯定颇受影响,不仅心理有疙瘩,我们的生活条件、空气质量也将会下降。”

  由于罗湖区是深圳经济发展的繁荣地带,超级殡葬城的建设或将对沿河一带的商业发展造成不小影响,“谁愿意居住在会看到一大片墓地的酒店里呢!”一位居民抱怨道。


  

  资深殡葬从业者: 选址注定是道难题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于居住在殡仪馆附近是很忌讳的,有专家对此分析认为,这跟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关。长期以来,殡仪馆因为气氛凝重,成了“不吉利”的代名词。这种“文化基因”深入骨髓,体现为一种心理障碍。

  “殡仪馆建设一方面因是民生工程而受欢迎,一方面又因涉及民俗心理而遭反对,其本身存在悖论,因而选址注定是道难题。”深圳市殡仪馆一位相关负责人向晶报记者介绍,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建设部、民政部颁布的《殡仪馆设计规范》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殡仪馆选址应遵循下列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便民。即:交通便捷,水电供应有保障。3、离居民区距离符合标准,并避免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侧。4、应留有发展余地。“应该说,深圳市殡仪馆的设置对居民的影响还是比较少的,但这个选址的问题在各地都是个难题。”他说。

  据晶报记者了解,沙岭地区事实上是香港的郊区,人口居住甚少,开建殡葬城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一河之隔,深圳河南面罗湖一带却是经济繁华、人口甚多的区域,如何化解两区域之间的矛盾,还有待相关部门予以沟通协调。“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将这个事情告知深圳市民,给予他们一个讨论的空间,再想方法和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深圳和香港一衣带水,很多事情都是会互相影响的,像这两年的香港山火事件影响深圳居民,以及地王大厦的激光影响香港居民,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探讨。”陈宏说道。


  

  最新进展

  晶报记者就超级殡葬城项目进度、环评报告以及相关事宜向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发去采访函,问题包括:

  目前该项目的进度如何?

  该提案早于2012年开始,其间该项目是否有进行环评并咨询民意?

  对于有深圳市民对该项目表达不满,有何回应?

  是否考虑听取多方声音?

  如势在必行,如何将殡葬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减至最低?

  至晶报记者截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网友说法

  @wozhidao:殡仪馆是一个城市发展、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如同医院一样,肩负着一个城市的功能,不可或缺。但在规划上,本人觉着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交通便利,方便群众;二、适度远离城市中心区、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要交通干道及生活区;三、对居民生活及城市建设与发展环境影响较小。

  @serenaprincess33:其实殡仪馆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如今新建的殡仪馆会更多地体现人文因素,比如整体格局园林式、庭院化,花草树木将营造出自然的氛围,不会再有焚烧烟囱,火化炉有了更高的科技含量,其消烟、除尘、除味功能强,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他山之石

  日本人美国人

  不忌讳与先人为邻

  据了解,在日本,很多人把房子建在先人的墓地旁边,有空就去拜祭一下,当地人都把居住在先人的坟墓旁边视为福气,认为和先人的坟墓住在一起可以得到荫庇,会交上好运。

  在美国,人们同样不忌讳墓园,与墓园为邻司空见惯,甚至有人在墓园举行婚礼,他们认为与先人们的安息地朝暮守望,能够获得心灵的平静,得到先人的保佑。

  而在国内,不少人对墓地、殡仪馆敬而远之。要改变人们对墓地、殡仪馆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人们逐步转变观念,从心理上逐步进行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