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中山市户籍居民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实施方案》,决定从7月1日起实施户籍居民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免费制度。(7月1日《南方都市报·中山读本》)

  用公共财政来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兜底,这对于曾感叹“死不起”的升斗小民来说,不啻于一个福音,至少可以减轻一下逝者家属的经济负担。但最多1100元的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项目,对于动辄好几万的丧葬费用,仍力有不逮。

  殡葬行业由于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其暴利程度一度被认为远远高过房地产行业。有的地方,一条“死亡信息费”能卖2000元;成本500元的“丧葬一条龙服务”变成5000元起价;成本不足百元的寿衣可以卖到七八百元,造价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数千元。由于监管的缺位和粗放,才导致殡葬行业乱象丛生。

  民政、物价和工商部门要担负起监管职责,不能任由逝者家属失亲之后还得付出高昂的不合理的“失亲成本”,不能坐视殡葬行业任性地游走于监管盲区,将暴利进行到底。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把基本服务项目与选择性服务项目明确分开,通过制定殡葬行业政府指导价,要求其所有收费项目明码标价,其价格要经得起成本和良知的考验,对殡葬活动落葬前用品实施全国招投标,对捆绑、强制或误导殡葬消费,公示与收费“两张皮”的做法零容忍,用常态化的监管之手,拧干殡葬行业的水分。让这个有点特殊但谁也绕不过的行业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

  殡葬市场要管,同时逝者家属的陋习也要改。只有改变厚葬逝者给家属脸上贴金的陋习,家属保持定力,不为最后尽孝单上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遮望眼”,才不至于给暴利的殡葬服务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