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逝世,亲属可免费领取2000元的丧葬补贴?千万别信,这就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连日来,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接连接到市民的咨询电话,询问丧葬补贴费的政策。短短3天,就是10几位市民致电询问。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这是新型诈骗的方式,市民们一定得当心。

 

  “殡仪馆人员”索要银行卡号

 

  3月4日上午,市民魏先生到市区的某医院填写母亲的去世证明,其中包括母亲及自己的个人信息。当日下午,魏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声称根据国家政策,魏先生作为亲属可以领取一笔2000元的丧葬补贴费用。在电话中,对方不仅对魏先生本人及母亲信息了如指掌,还提醒魏先生将银行卡号以短信的形式尽快发至接听的电话号码,并向魏先生提供了一串五位数的“补贴编号”。

 

  魏先生很纳闷,之前没有任何人向他提及过丧葬补贴的事,出于谨慎,魏先生拨打了市殡仪馆83663779的电话,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魏先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诈骗形式,犯罪分子通过冒充财政局、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进而让受害者落入事先设好的圈套,给受害者带来较大损失。

 

  多省份出现类似诈骗案例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在河北、浙江等地均出现过此类诈骗案件,属于新型诈骗手段。操作方式一如魏先生之前所言,而一旦市民“上钩”,骗子就会提出银行转账,然后诱骗市民到ATM机前按他的要求操作:首先把自己的银行卡插进ATM机;然后执行英文操作,按转账键,然后输入骗子提供的“丧葬补助金专用账户”;最后输入所谓的“验证码”后按确定键。经过骗子这一系列诱导,市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一次把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向骗子账户转账的操作,而验证码就是“转账金额”。因此,市民卡里的钱越多,受的损失就越大。

 

  领“补贴”不会通过电话联系

 

  记者咨询市民政局获悉,自殡葬改革以来,淮安市对具有淮安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市区出生后尚未登记户口的婴儿、由市区市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驻淮安市区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淮安户籍的学生;驻淮安市区部队现役军人;与淮安市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并办理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淮安市区公安机关经办处理的无名尸这6类人群,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除享受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外,该市还对低保、五保、城市“三无”、残疾军人、烈士和病故军人遗属、1954年10月以前入伍的老复员军人、参战涉核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公安机关证明的无名尸等9类人员,再免收骨灰存放、常规化妆、理发、换衣抬尸等费用。

 

  而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市按要求缴交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申领丧葬补贴必须由符合条件的继承人携带相关资料到社保经办机构提交材料,经过审核后,社保机构直接将钱打到继承人提供的银行卡上,不会通过电话联系。市民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他人,尽量避免银行转账业务,一旦发现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应及时报警。(记者 胡凌轩 通讯员 卢士勇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