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沿袭了几千年的土葬方式在余庆县已成为历史,如今的余庆,设施齐全、现代化的生态墓地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火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更新观念强基础示范引导稳健行
世上什么最难改变?习俗便是其一。
改革,先从革新观念开始,如何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引导他们把逝者遗体变成骨灰、从“风水宝地”迁入公共墓地,余庆首先干的是宣传宣传再宣传,发动发动再发动。
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全面铺开。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站分别开设专栏,宣传报道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和工作动态;改革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发放知识问答宣传单,构建殡葬改革宣传线路,所有的公路边、乡村路、群众集居地都成了殡葬改革宣传主阵地,标牌标语等等无所不在。同时,实施火化遗体、三天吉葬、骨灰进公墓还被写进了《村规民约》,不主动执行的对象将受到相应处罚。
再厚的冰雪在阳光照射下,也会渐渐消融。有力的宣传发动,使得殡葬改革工作家喻户晓,改革氛围浓厚而热烈。慢慢地,广大群众从最初的想不通转向基本认同,从对政策的抵制转向理解和主动配合,由刚开始的党员干部带头火葬到普通群众响应文明殡葬。
今年清明节期间,在该县龙头山公墓处,车水马龙,前来扫墓祭奠亲人的村民络绎不绝。
梓桐社区村民陆兴华一家在父母的墓碑前摆上水果和糕点,祭奠故去的亲人。他说:“公墓肯定比荒郊村外的山坡好,环境好,又不影响耕种。”
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公益性公墓是殡葬改革后才建起的,已有300多位逝者在此安葬。
据了解,该县投入3000多万元在全县各镇(乡)建设了14处农村公益性墓地,在县城建设了守灵室、告别厅、祭祀台、焚烧炉以及停车场,便于群众进行各种殡仪活动。巧打算盘明算账 文明新风入民心
余庆县殡葬管理所所长张黔东说:“余庆实施惠民殡葬以来记录了大小两本账目,大账目算给县委政府看,小账目算给百姓看”。他说,大账目记载着自2007年6月30日零点实施改革以来共火葬尸体4000多具的情况。若按每具尸体土葬需要占地10平方米计算,每年可节约土地近60亩,按每副棺木需1立方米木材计算,则可节约林木4000多立方米。对于余庆这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小县来说,殡葬改革无疑是生态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
为扎实抓好这一惠民新政,一支汇聚精兵强将的攻坚队伍完成集结,向着千年陋习进军。该县近5年来不断完善殡改工作组织网络,县、镇(乡)、村三级都建有殡葬改革领导小组,要求各镇(乡)必须指定一名党委副书记以上的领导抓殡改工作,配备5名以上殡改执法人员。县和各镇(乡)签订责任状,镇(乡)则和各行政村签订责任状,并明确奖惩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为殡改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该县殡葬管理所那本小账目则具体算出每土葬一具尸体所需要的费用,而火化一具尸体比土葬不仅可节约近4000元左右,而且可节约土地,改善村庄面貌。他们通过小账入户宣传,使殡改工作深入民心。
这两本账目,不仅使该县殡葬改革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而且使其深入民心。
提升服务上水平 生命终结好归宿
从2007年至今,余庆县在全境实行火葬率是100%。能多年保持全县境内全面实现火葬目标,这与优质的殡葬服务分不开。“做优服务,让火葬成为人民生命终结的巡礼”已成为该县殡葬改革的工作宗旨和服务理念。
殡葬服务质量的好坏,是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此,该县加强了对殡仪馆的管理,将一系列规章制度打印成册,发送到每一个职工手里;殡仪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每个镇(乡)配备了殡仪车,明文规定不得收受丧家的任何礼物。在做好有章理事的同时,该殡仪馆还积极拓宽服务内容,根据丧家需求开展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各种文明丧葬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非财政供养人员实行免费火化、免费接运尸体、免费治丧、免费骨灰寄存、骨灰抛撒补助等“五项救助”,充分体现殡葬服务的均等化,同时建立各类公益性公墓,为火葬者提供墓位,引导人民群众关注、支持殡改。(贺春雨 李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