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3月20日讯(记者 赫洋)济南市殡仪馆副馆长任军民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距海较远,过去曾有济南市民因海葬不方便而将亲属骨灰在黄河边“扬”掉。他认为,要想更好的推广海葬这一文明、节俭的丧葬形式,政府应当提供一部分补贴。 
  任军民介绍说,青岛市是山东省最开始为市民提供海葬服务的城市。1995年起,青岛市便为城市居民定期免费提供海葬服务,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虽然灵骨的无害化处理、出海等都需要费用,但青岛市一直坚持免费为市民提供海葬服务,海葬所需资金每年由财政统一拨付。 
  “选择海葬的这部分市民,就不需要再买墓地,这也是为国家节约了土地资源。”任军民说。他认为,也正是由于实行了免费这项措施,使得青岛市在推广和实施海葬的过程中较为顺利,市民认可度也很高。目前每年,青岛市都有近10万市民在亲属去世后,选择海葬的方式进行安葬。
  任军民表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发现济南市民对海葬的认可程度也很高,不少市民都在临终前都希望以海葬的形式安葬自己,但一直苦于没有一个方便合适的机会实施。“由于当时我们没有这项服务,从济南到海边距离比较远,就算去了也不容易出海,所以有些市民就将逝者的灵骨拿到黄河边上,悄悄的“扬”掉了,这样不仅不环保,也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面对市民的需求,济南市殡仪馆只能将青岛市殡葬部门的联系方式告诉这些市民,由他们自己联系。即使是这样,“绕”了几道弯,每年都有几十位市民通过正规方式完成了逝者灵骨的安葬。 
  任军民认为,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丧葬形式,应当得到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补贴措施。“目前1960元的定价,是交由青岛市殡葬部门进行灵骨无害化处理、出海等的费用,济南市殡仪馆在其中是不拿一分钱的,相反包括前期宣传、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这一部分资金,是需要济南市殡仪馆自己‘倒贴’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有一部分补贴,哪怕不像青岛那样‘一步到位’,也能减轻我们的压力。”任军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