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人生有两道生命之门:一个是“生之门”,一个是“死之门”。当生命消失,殡仪馆便是人生的最后一处驿站,遗体在这里经冷藏、化妆、火化,最后化为骨灰……昨天上午,殡仪馆首个公众开放日,18位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近距离揭开人生最后一站的神秘面纱。

 

  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无休。不管过年过节,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接到报丧电话就得工作。遗体接运部门是市殡仪馆最早接触遗体及丧属的部门,他们也最为辛苦。去年一年间,市殡仪馆遗体火化量13600具,折算下来,接运部门平均每天要接运遗体37.2具。“很多时候,要去交通事故现场或是发现无名尸体的荒郊野外。”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尸体极有可能携带各种病毒,但他们必须在还没有确定信息前就得处理这一切。

 

  遗体冷藏间里,存放了数百具遗体。每一个冷藏柜的拉门上,都贴着死者姓名、死因、年龄的标签。“原以为冷藏间很恐怖,也很脏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显得安静整洁。”市民张先生一边看着门上死者的信息,一边感慨地说。

 

  化妆间里,12位遗体美容师每天会在这里对遗体进行清洗、穿衣、整理、化妆,化妆时间最短的也要10多分钟,他们尽量让死者以最完美的姿态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据介绍,这些遗体美容师中有5名女性,最小的才24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为70多具遗体化妆。

 

  参观中,市民了解到,市殡仪馆有12台火化炉,其中8台是普通火化炉,4台是高档平板炉,它们火化一具遗体分别是45分钟左右和1小时。“"骨灰"并不是灰,我们这里火化实行二次燃耗法,温度全部达到1200摄氏度:第一次燃烧会把棺木、寿衣、纸钱烧掉,产生的水汽通过排气口吸出去,不会残留在骨灰里;第二次燃烧才会把遗体烧尽,留下的都是骸骨,把这些骸骨敲碎了才成灰。”

 

  据悉,前去参观的市民年纪最大的58岁,年纪最小的29岁。他们“零距离”接触了殡葬工作和殡葬工人。“今天的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殡葬,理解了殡葬。殡葬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殡葬工人理应受到尊重。”一位市民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新闻链接

 

  惠民殡葬政策可免1510元

 

  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率先在全国实施惠民殡葬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的实惠。

 

  根据这项新的实施办法,具有苏州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出生后尚未登记户口的婴儿、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在苏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苏州市户籍的学生;驻苏部队现役军人;与在苏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并办理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安机关经办处理的无名尸可享受最高免费限额为1510元的基本殡仪服务费,其中包括遗体接送、冷藏、消毒、骨灰盒和火化等五项费用。此外,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人员、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除了免除基本殡仪服务费外,还可免除普通遗体告别厅使用费。去年,市殡仪馆火化的13600具遗体中有12000具可享受惠民殡葬政策,各级政府为老百姓的“身后事”买单1560万元。

 

  近年来,销售骨灰盒成殡葬中介获取暴利的主要手段。由于骨灰盒丰厚的利润,很多殡葬中介都想方设法进行推介,有的甚至把进价800元的骨灰盒卖到10800元,坑害丧户。惠民殡葬出台后,政府为每家丧户免费提供一个价值500元的骨灰盒。

 

  市民们在展示大厅看到,实木类、红木类、石材类等几十个款式的骨灰盒陈列在橱窗内。橱窗的显眼处,13种500元及以下的骨灰盒排列在一起。免费骨灰盒由实木、红木两种材质做成,由于盒面颜色较多,再加上漆得细腻,骨灰盒十分漂亮。来源城市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