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沧州7月24日讯(徐秀丽 通讯员王忆飞)河北省肃宁县师素镇武庄村多年来一直坚持丧事简办原则,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推广。

  武庄村自上世纪70年代起至今,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村民一直自主实行公墓制度。村中殡葬无一例外,全部集中在村正北一片20多亩集体用地进行。作为全镇推行公墓制度的先行军,武庄村的集体公墓制度一方面解决了无序殡葬严重侵占农村耕地,农民耕地越来越少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封建殡葬陋习的影响,人们批建坟墓仍以占用粮田为主,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窘境极为明显,集体公墓制度缓解了今后逝者将无地可葬的尴尬局面。

  由于推行到位,武庄村公墓制度从根本上实现了“三减三促”。“三减”即:减少农民负担,杜绝火化二次装棺;减少乱占耕地,节约有限土地资源;减少火灾隐患,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三促”即: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实现了文明丧葬。

  另外,武庄村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线的基础上,坚持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以村小组为基础,为群众办事。近年来,村内白事均不穿大孝,丧主家也不再准备制作孝服的大量白布,从燃放鞭炮到歌舞表演,一切从简,逐渐形成丧事简办,不大操大办和革除丧葬陋习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