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近期,本报刊发的两篇报道《省心不“添堵”摒弃丧葬陋习》《文明祭扫渐入人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表示,破除千年陋习的殡葬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大家下定决心,携手推动,文明健康的殡葬新风尚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越来越多的人向陋习说“不”

 

  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王春生介绍,近年来,市民无论是办丧事、还是祭扫逝去的亲人,已经呈现出向传统陋习说“不”的趋势。这是好的势头,不仅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改变陋习,也为政府部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市第一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韩勇说,每到清明祭扫时,通过市民携带的祭扫用品来看,用文明的方式祭扫逝者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市民手里大包小包的祭祀用品少不了老三样:纸钱、鞭炮还有香烛,现在手捧鲜花来祭扫的人明显增多。

 

  亲人生前多关心才是孝道

 

  网友@上善洞人:打着传统风俗的旗号,干着封建迷信的事。以为敲敲打打闹得越“热闹”,过世的亲人就越能保佑自己,别人就会越觉得自己有孝心,其实不是的,平日多做善事,运气自然来。在亲人生前多点照顾关心,才是孝道。

 

  网友@塞外东风:人死如灯灭,这些吹吹打打无非是让活人知道这家人很孝顺,动静大点来的人多点、收礼好看点,活人替死人扰民,这种陋俗居委会应该出面管一管,白事文明办,孝心不减半。

 

  网友@我爱长春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为去世的亲人逢年过节烧纸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考虑到每到这种时候不但造成空气、环境污染,也浪费了许多纸张,是该好好改改这种风俗习惯啦!

 

  我来为文明殡葬建言出招

 

  “改变殡葬陋习,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思想上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俗专家罗澍伟说,殡葬改革是涉及面十分广的文化传统变革,应加强文明殡葬的宣传力度,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使人们树立“厚养薄葬”、“厚养薄祭”的观念。

 

  市人大代表冯喜增建议,在集中居住片区建设“民用共用灵堂”,并由管理所审批专业的资质公司经营管理,制定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丧事大操大办和各种迷信活动的出现。

 

  网友@荷泽新志:可以在网上设置先人祭祀网页,这样省了奔波之苦,也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至于现实中的纸祭,应该采取谁烧纸谁清理的限制规定,最主要的是平时社区里多宣传环保祭祀形式,让通过烧纸祭祀“炫耀孝心”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