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管亚东
“由于受到户籍等制度限制,来了未必是深圳人,但是死了一定是深圳鬼。”昨天,新当选市政协委员的市殡管所殡仪馆主任潘争艳说,在深圳推行了近3年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甚至成为留在深圳的一百条理由之一,可见这项政策十分得民心。广东省政府今年才出台要求年底全省推行公共殡葬服务免费政策,为争论几十年的殡葬服务“市场化”还是“公益化”道路定调,也说明了在深圳殡葬服务改革上方向是正确的。
“生老病死乃是民生大事,前面三件大事很多人给与关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忌讳死亡,所以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重大民生。”潘争艳委员说,其实死亡事关每一个人和家庭。2012年,深圳推行只要去世在深圳并在深圳火化遗体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推出彰显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体现了深圳包容天下的胸怀。
在深圳,不再有“死不起”,市政府1830元基本殡葬服务资助项目不分户籍和非户籍,如果群众还有困难,潘争艳委员说,还有由深圳弘法寺慈善公德基金与深圳市殡葬管理所共同推出的“莲池计划”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其他有关服务。
在深圳,也不再有“葬不起”,新建的追思苑可免费寄放骨灰10年,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都是免费的。2012年6月,《深圳市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办法》正式出台,深圳又以法规的形式将公益殡葬的理念和做法固定下来。截至今年初,累计为群众免除丧葬费用6000多万元,平均一年政府投入不到3000万元,却让近1.5万亡者受益,让十多万亡者亲朋好友感到温暖。正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几乎没有哪一项政府民生投入能够花这么点钱,却得到如此广泛的社会好评。
潘争艳委员说,深圳这些年殡葬改革就两个标准,一是百姓得益,一是行业规范。虽然深圳殡葬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让殡葬回归公益事业却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改革是不能停顿的。尤其是两项改革必须加快。
一是加快殡葬立法。尽快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深圳现行殡葬管理条例是1997年人大通过,现在殡葬也已经出现很多新事物和新问题,比如民营殡仪中介参与殡葬服务、公墓价格管理问题、无人认领遗体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现有法规中没有涉及的,为了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建议尽快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
二是推进深圳市殡葬管理所体制改革。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是民政局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我市殡葬管理所集管理、执法和经营于一身,不仅负责殡仪馆的基本殡葬服务,而且承担行业管理和殡葬执法的职责。市政府于2006年和2011年先后与省政府签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两次承诺要实现殡葬工作“管办分离”,但至今未能完成,受到省政府殡葬考核组的批评,建议推进深圳市殡葬管理所管办分离,明确政府在殡葬管理、殡葬服务等方面的职能。